纺织品色牢度快速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探讨
1 引言
色牢度是衡量纺织品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染色牢度不佳时,染料会从纺织品转移到人体皮肤上,某些致敏和致癌染料透过皮肤进入体内,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目前,纺织品的色牢度测试项目已达数十项,包括耐水、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干摩擦、耐唾液色牢度等,检测量通常较大,色牢度检测又需取试样各色相制样,对于多色织物往往更需制作多个试样 。因此,为有效减少试样数量或因检测结果无效而重复的次数,本文结合大量工作经验,对快速进行色牢度检测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和建议,为实验室提高色牢度检测效率提供技术参考。
2 取样、制样
色牢度检测主要用于判断样品颜色的牢固程度,样品取样部位的颜色均匀度、图案、织物结构等因素对评级结果有很大影响, 因此取样、制样方法至关重要。
2.1 素色织物
素色织物试样选取染色均匀、无污染、无皱纹且能代表批量染色的部分,以使试样的变色、贴衬织物沾色均匀。如是两块或以上素色织物拼接而成的样品,分别选取试样不同颜色部位进行测试,如不足则需增加样品量或取消该部分试验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2.2 多色织物
相对于素色织物,多色织物是指包含两种及以上颜色的织物,如印花织物、提花织物、色织织物等。由于耐水、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色牢度试验制备组合试样时,可选择单纤维和多纤维两种贴衬织物, 而使用多纤维贴衬需要同时评价7种成分织物沾色、考核要求较单纤维贴衬高,并且遇到花色多的样品时 ,每种花色要与多纤维贴衬的不同成分接触,需要制成更多的组合试样。贴衬织物类型对纺织品色牢度评级结果影响也很大,甚至可影响到色牢度合格与否的判定 。因此,建议优先选择单纤维贴衬织物以减少制样数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样品已检测出纤维成分含量,制备组合试样则优先选择单纤维贴衬织物以提高效率 。如果样品成分及含量未提供且其成分多、检测周期较长 ,或不检测该项目,可采用观察织物特征、初步判断纤维成分等方法选择单纤维贴衬制作组合试样以减少试样数量,缩短样品整体检测周期。
选择单纤维贴衬织物时,首先观察样品特征,结合FZ/T 01057.2—2007 《纺织品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2部分燃烧法》中描述的纤维靠近火焰、接触火焰和离开火焰时的状态及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和燃烧后残留物特征,用打火机燃烧样品,初步判定样品纤维成分以选择单纤维贴衬织物进行检测。由于色牢度试验在选择单纤维贴衬时,通常只需要样品主要和次要纤维成分,根据大量实际经验,列出部分织物特征和燃烧时的特征为判断织物纤维成分提供参考(见表1)。若织物纤维成分较多不易判定,则使用多纤维贴衬,优先裁取相对深色位置或者取多组试样。
更多防静电资讯
抗静电服装面料的设计开发
抗静电服装面料的设计将根据面料的抗静电性能要求和组织结构进行.有机导电纤维在织物中的含量为百分之几到万分之几时即可达到不同等级的抗静电效果.因此,导电纤维不会"纯纺"使用,必须与其他纤维按防止静电程度的不同要求实现合理的混合,使导电纤维均匀的分布于基础织物.织物添加有机导电纤维时,可以采用长丝,纤维,条子等混合的方式加入.该织物中导电纤维纱的含量为11.5%,且导电纤维纱中导电纤维的含量仅0.3%,要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首先要选择合理的混棉方式,确保均匀混棉,使成纱中导电纤维均匀分布,纱线性能稳定.另外导电纱在纬纱上的使用比例是设计过程的关键,导电纱在纬纱上的不同使用比例直接影响产品外观和内在性能,布面风格和导电性能大小都将发生变化,因此合理的混棉方式和合适的使用比例是新产品开发生产的关键点.用导电纤维混入的方法生产抗静电纱,可消除纺织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干扰,在织物中分布均匀,抗静电效果良好且持久.在保证导电纤维混入均匀的前提下,其它生产工艺与一般产品几近相同,且减少了纺纱过程中的"缠,粘,绕"现象.
防静电面料
防静电面料能够防止织物表面静电积聚,穿上用防静电面料制作的人体表面的静电也能被快速释放掉。它不仅让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被解决,而且可以用于工作服,在特殊场所发挥作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静电对工业生产和仓库存储都存在危险,静电本身能破坏精密的电子仪器,而静电产生的火花能点燃易燃易爆物品。所以在这些具有对静电很敏感的区域,要使用防静电面料生产的工作服。